宝宝取名之故乡地点法<<返回
以婴儿出生时的地点或故乡名称取名,也是我国人民较常用的一种传统取名方式。
这类的素材是极多的,如既可以用婴儿的出生所在地或婴儿父母的故乡所在地的省、市、县、乡、镇、村等名称取名,也可以用这些地点的别称或此处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地方标志等取名。
中国人都具有强烈的家乡观念,“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再加之“父母在不远游”的儒家思想影响,人们对故乡便有一种亲情加怀旧的心理。这种对家乡、出生地、籍贯的感情,有时能使人不能自已,因而表现出一种很深的眷念,以出生地、籍贯、家乡来取名或取别名的现象,也就成为我国历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黄帝生于姬水,便以姬为姓,后来黄帝打败了蚩尤,驻节“有熊”(地名),便又称“有熊氏”。古时的姜女原,就是出生在姜水平原的女子。
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其父兄和他本人都是以地名命名的。他的父亲因生于池州(今越南谅山),便取名司马池;堂兄生于乡下,取名司马里;胞兄生于父亲的宣城太守任上,取名司马宣;他本人生于父亲的光州太守任上,就取名司马光。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文人名士,都要通过仕宦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和理想。按封建社会的官吏管理方法,做官之人必定要远离家乡,到外地去做官,这是一种较为明智的“文官回避制度”。但这样一来,就要离开自己的父母双亲,离开家乡熟悉的生活环境和自然风光。
宦游在外,游子之心之情无法削减,为了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他们往往有一个非正规的名字,这个名字,就是以地望相称。如:
唐代诗人张九龄别称张曲江,因为他生于韶州曲江。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人称王临川,也是因为他是江西临川人。
近代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以维新变法而著名,因为他生于广东南海(今广州),人们也称他康南海。
以出生地、故乡作为自己正式名字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如: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绿水乡独秀峰下,便以“独秀”为名字。
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其名是取家乡四川乐山的两条河流名,即沫水(大渡河古名)与若水(雅砻江古称),以此来表达他对故乡的眷念。
刘伯承元帅的长子出生在太行山,便取名“太行,’;二女儿出生在华北,便又以“华北”为名字。
著名电影艺术家田汉,为其子取名“海男”。此名的得来,是因为其子“妊于东京湾而生于上海”。
著名作家老舍的大女儿出生在山东济南,老舍便为她取名“舒济”(老舍本姓舒)。
现代艺术大师黄宾虹,原本叫黄质,因他的家乡安徽歙县西乡的潭渡村,有一座桥的南端有一亭子叫“滨虹亭”,为了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他便自号宾虹,后来干脆作为名字,并以此名流行于世。
著名女歌唱家关牧村,其名字也是取自她的出生地—河南省新乡市牧野村。牧野村也简称牧村,是著名的“牧野之战”的旧址,以“武王伐封,前徒倒戈”的历史事件而著名。
用出生地命名,在现代人的取名中极为常见,而最为直观的则属用该地的简称加一“生”字。如:京(北京)生、沪(上海)生、鲁(山东)生、穗(广州)生、冀(河北)生、蒙(内蒙古或沂蒙山)生等。此类名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还有直接用地点人名的,如生在太行山便名“太行”、生在大青山便名“青山”、生在兴安岭就名“兴安”、生在草原就名为“草原,、生在海滨就名为“海滨”等等。
也有以某地的别称或美称而命名的,如呼和浩特译为汉语为青城,该市便有人以“青城”为名;包头誉称为“草原钢城”,该市便有人以“钢城”为名;昆明有“春城”之名,该市便有人以“春城”为名。
以孩子的出生地简称名再加一有一定意义的字取名,效果则更佳。如我国排球女将张蓉芳的出生地在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又名“蓉城”。“蓉芳”之名,既点出了出生地,又蕴含着一种特殊的内涵。因为“芳”作“香”讲,也有“美好”之意。再如一位名叫黄滇雄的男子,以出生地云南的别称再加一“雄”字,自然别有一番意境。
此类名字还有晋(山西)英、蜀(四川)荣、蒙(内蒙古)妮、皖(安徽)良、沈(沈阳)豪、鲁(山东)侠、粤(广东)秀等。
有的父母远离家乡在外地工作,为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可以在给子女取名中加进籍贯地名,如怀粤、念楚、忆湘、爱京、知闽、慕宁、望琼等。
还有的父母将孩子的出生地和籍贯结合起来为孩一子取名,如父亲的籍贯是河北,孩子的出生地是四川,就取名冀川;如孩子生在北京,籍贯是上海,就取名沪京;如孩子生在河南,籍贯是湖北,就取名豫湘;如孩子生在西安,籍贯是福州,就取名西榕(福州又称榕城〕等。
总而言之,利用孩子的出生地和故乡名取名字,是取之不竭的好素材,倘若再利用各种知识加以变化,便能取出许多令人叫绝的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