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y1518123 客服QQ:1033986215
客服热线: 13653670583  (09:00~18:00)

奇异命名法<<返回

(一)猜谜式
    丁玲,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蒋冰之。1921年,她进上海平民女子学校读书,在新思潮影响下,她废除姓氏,只用“冰之”二字。后来为了称呼方便,又以笔划最少的“丁”字为姓,叫“丁冰之”。1925年,她想当演员,需要改名。她和几个朋友采用摸猜的方式,闭着眼睛在字典里“摸”字,她摸到一个“玲”字,便以“丁玲”为姓名。她的处女作《梦坷》、成名作《莎菲女士日记》,都用丁玲这一名字。这久负盛誉的名字,就是用摸猜式得来的。
    邓颖超,中国杰出的女革命家。1919年,她和周恩来等同志在天津成立革命组织“觉悟社”,为了便于革命活动,他们拟了so个号码,让大家抽签,再用抽到的号数的谐普取一个别名。邓颖超抽到的是‘1号”,谐音为“逸豪”,用它作笔名发表文章。
    麦新,现代著名作曲家。代表作为《大刀进行曲》。麦新原名孙培元,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趣事:麦新出生后,常爱哭,父亲就请一位亲戚—医生孙颀来诊断,孙颀顺便向孩子取名了投有,麦新的父亲说还没有。两人协商后决定用抓阉的办法,把想好的很多名字写在小纸片上,折迭好后,抓到什么名字就叫什么。可巧,有一张落在地上,孙颀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个“元”字。便说:“元者,气之始也。一年之首为元旦;一朝之首为元年,众功之首为元助;众杰之首为元首。它既是命运的赐给,又是孩子自己的选
择。你看,它自己跳出来了。”于是大家决定给他起名“培元”(麦新这一雄为“培”字辈)。
    这几例尽管用猜侧的方式,似乎偶然性很大,但它毕竟由人们所决定,包含了必然性。试想,如果丁玲当时摸到的不是“玲”字,而是一个十分稀奇古怪、她不喜欢的字,恐怕她会再来一遍,摸第二次。邓顺超她们虽然用抽签的办法,但既然规定可以谐音,而谐香则是人为的,谐音成为什么字完全由主人决定,自然也就渗入了个人的好恶情绪。而麦新父辈们的抓阉法,并非漫无目标,而是只能在想好的名字中选择,这些想好的名字哪一个不是有美好意义的呢?所以用这种方式定名,看似荒唐,其实正常,它不过是出于人们的一种潜意识心理,希望尽快给自己或孩子选定一个名字,进免在众多好名字前挑花了眼睛。

(二)避难式
    这是为了避免自己的名字被人叫错,不得已而改名。名字不怪,而这种方式实在有点怪。信手拈来的例子是马德华,他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成功地扮演了猪八戒,从而成了妇孺皆知的电视演员。他原名马芮,有一次去医院看病,挂号室、注射处、取药处的医务人员文化水平差,不认识这个“芮”字,有人叫作“马内”,有人认作“马丙”,还有认作“马苗”的。参加《西游记》拍摄时,他不得不改名马德华,以免广大观众再念错名字。
    在这里,我们很为马芮同志抱不平,因为人们文化水平低而不得不改名,这实在是个悲剧!试看芮字,百家姓中有;既然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个姓氏,就不能认为是怪僻
字,既然不是怪僻字,为什么要改呢?如果连这样的名字也得改,大家就只好用人人认识的1、2、3、4、5、6、7 ...…等阿拉伯数字为名了。这岂不又造成名字的重复和俗气吗?尽快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实在必要得很。

(三)偶然式
    李四光,著名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他原名李仲揆,他的改名,实在出自偶然。他14岁赴日本留学填写护照时,一不小心,误将年龄“十四”填进姓名栏内。护照不能涂改,也不能重填,怎么办?李仲挨灵机一动,在“十”字上添笔成“李”字,而“四”却无法改,但“李四”一名很是不雅。他拾头看到一块“光被四表”的横匾,就在“四”字后面又加个“光”字。从此他就一直用“李四光”这个名字。看起来很偶然,但从命名过程来看,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是解决不了误填向题的,况且“四光”二字兼有“四处光明”之意,足见李四光的水平了。

(四)外语译名式
    用外语译音来命名,这是近现代的事情,比较奇特,虽然不多,但不央为一种命名方式,可以将自已的理想、观点、甚至爱好包容在里边。由于它内涵比较丰富,在现代社会中也应有它的一席之地。
    周立波,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暴风骤雨》、《山乡巨变》。他原名周绍仪。年轻时自学英语。1930年从英译本转译了苏联皮尔尼阿克的小说《北极光》。1931年与周扬一起翻译苏联顾米列夫斯基小说《大学生私生活》(原名《狗胡同》)。这一时期,他经周扬介绍加入中国左冀作家联盟,并加人共产党。为了人类的自由解放,他取名“立波”,这是英语“自由”、“解放”一词的译音。
    当然,外语香译命名法也要有中国特色,如“立波”二字,从字面上看,符合中国用字习惯.所以,使用这种方法,还应注意谐昔法的妙处,结合起来,方见神彩。象著名学者洪业,他有个英文名字William,一般译作“威廉”,没有什么含义,但他自已译为“煨莲”,却是既淡雅脱俗,又毫无舶来痕迹,堪为楷模。如果取名“张列夫”、“赵斯基”、“王露茜”、“李玛丽”之类,就倒胃口了。

(五)古怪式
    古怪便是与众不同。只要它不是怪到令人不能接受的地步,那么它毕竟可以避免雷同,所以我们不应排斥这种命名法,关键在于审慎地进行选择。
    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善于造字,她自认为至高无上,必须有个空前绝后的名字,于是她专造一个日月明空的“曌”(香照)字,作为自已的名字。这个踌好可能是家族遗传,她父亲的名字也十分古怪,姓武名士彟。其实彟同镬,后者大家都认识,是个常见字,为了离奇,他就用菠,一般人就很难认识了。
    以上堵名便是怪到令人无法认可的地步,应在排斥之列。有些人名,虽然怪,但还通俗易懂,我们不妨保留。如西汉的丁外人、摇母余、室中同、后近君(汉武帝时的博士);东汉的食子公,晋代的习凿齿、木玄虚,唐代的袁客师、刘叉、黑齿常之,宋代的王仔昔、荀罕儒;元代的梁外僧;清代的问政。猛一看,绝羌难认之处。
    究竟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雷同又不致于过分生僻呢?人的命名并非可以完全随心所欲,它总是受一定社会思潮、文化背景影响的,如前述武则天的名字“曌”,是封建专制、帝王思想的反映,再怪再奇,谁教说个“不”字了封建时代有些文人学士命名生僻,不过是他们自视甚高、卖弄学向的心态的折射。至于八大山人、还有近代书画家邓散木名“粪翁”,号“厕简子”,那是慎世嫉俗,才有如此古怪的行径与名字。在现今社会,谁还有上述种种奇怪的心态呢?没有了产生怪名的土壤,所以我们现在不必担心名宇的奇异(过分生僻的名字在现今行不通,谁还愿意去自找麻烦呢),倒是应该大力反对名字的雷同与庸俗化。亲爱的家长们,把我们的思路放开一些,让名字的色彩更丰富构丽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