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教育——怎样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返回
心理学的实验证明,运动经验在婴儿社会交流能力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有可能是动 作的发展在诱导人社会交流能力的发展。
许多的心理学家都曾注意到婴儿爬行的开始给其亲子依恋关系所带来的某种变化。当婴儿学会爬行,试图爬到“远”处去作一番探索时,他必然要失去母亲身体接触建立起来的安全感。为“找回”安全,孩子必须发展起一些与母亲交流的新的形式,即学会接受和解释母亲的面部表情、声音、姿势等所传递的情感信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籍此消除环境中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爬行的技巧激起孩子寻向远处、探索环境的动机,这种动机推动孩子发展起社会交流的能力并从中获得安全感。
只有感到安全的孩子,才乐意探索新的环境。
之所以喜欢游戏,不仅因为游戏的形式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而且还在于游戏能满足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愿望。因此,认真研究游戏在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中的作用,正确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加速自己的社会化过程,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
我在本文中要探讨的是角色游戏在幼儿社会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一、角色游戏强化幼儿的社会交往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人的社会交往是从哭声中开始的。婴儿最初的几声啼哭自然是出自生理本能。然而哭声却隐含着它的社会性胚芽,能够招来母亲喂奶和抚摸。婴儿在这种联系的多次重复中逐渐学会用哭声表达内心欲望。于是哭声便成为沟通母子交往的第一个社会信息。
随后,婴儿又从父母的动作、表情、声音中获得愈来愈多的社会信息。这样,幼稚的生物个体,开始朝着“社会动物”的方向迈步。随着岁月的推移,婴儿成长为幼儿,接触范围也从父母、亲人扩大到邻居、伙伴。社会交往使儿童逐渐能够区分物和我、我和他,了解自己和别人的感情和意向,学会遵守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培养自己独立行为能力。幼儿就这样逐渐形成自己的交往意识。
幼儿的社会化是在成人的教育和督促下进行的。自然成年人的学习、劳动和交往就成为幼儿心目中的楷模。于是幼儿对成人的行动便产生羡慕进而萌发“参与”的欲求。但是,年龄和能力却限制着幼儿的“参与”活动。因此,他们只好通过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来实现。这就是幼儿特别喜欢角色游戏的内在机制。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幼儿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培养自己承担社会角色和遵守社会角色规范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幼儿通过角色游戏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的主动性、角色意识和对角色规范的认同感。人们的角色意识和对角色规范的认同是社会秩序赖以维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