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y1518123 客服QQ:1033986215
客服热线: 13653670583  (09:00~18:00)

起名方法之贬斥:貌贬神褒<<返回

又一个怪思路,将贬意词选入名中,似乎太大胆了吧?

    贬斥,有谁肯于将贬意词拿来作为名字呢?尽管名字只是一个符号,只是一个“外包装”!

    世界上,有些事情是貌合神离,而有些事情则是貌离神合:“商品”的内在和包装不统一、不协调—“三鲜馅”包子捏的摺儿却是令人倒胃口的。

    有时候,满目统一、满目协调,会造成一种单调;而偶有不统一、不协调之物突兀出现,宛若死海中“哗啦啦”注入一股清泉活水,使之顿然生机勃发。这,正是个性之所在。

    起名字亦如此。

    既然大多数人专门往高雅的词汇里扎堆儿,那么我们何妨不避低俗?既然大多数人热衷于褒义词汇入名,那么我们何妨对贬意词青睐一次呢?

    君不见穷乡僻壤的人们起名乎?农村乡间历来专爱以“狗剩”、“铁蛋”、“二狗”、“大臭”、“傻蛋”之类丑词为孩子起名,其理由是“丑名好养活”。

    如今,改革了,开放了,偏远山庄也敞开了心扉。原来闭塞的山沟屯子,大都抛弃了这一“起丑名”的习俗。偶有为之者,多半也只是以丑名作乳名、小名而已。

    然而,笔者舍不得扔掉这件“古董”,因为它有着宝贵的内核---起名字的要诀:防止重名。

    君不见,历代名人的“字”与“号”中多有不雅甚至充满贬斥的字词吗?请君一观:

    唐代散文家纬愈,以“退之”为其“字”,

汪其淑,“印衡先生”为其“号”;
黄公望,号“大痴道人”;
司空图,号“知非子”;
鲁贵,号“太瘦生”;
何齐曾,号“无发居士”;
黄鹤,号“破道人”;
徐树玉,号“活埋道人”;
江本实,号“活死人”;
李贞,号“大呆和尚”;
......

    这种自己称自己为“傻子”、“跛子”、“秃子”、“呆子”甚至“死人”的做法,除自嘲外,似乎还对后人起名有点“点拨”作用。

    当然,仅“点拨”而已,并不可以“照搬”。因为完全以“丑”、“陋”、“贬”入名恐怕从心理上都令中国人难以承受。折衷的办法就是采取“否定之否定”法。说到这儿,笔者忽然想起一则对联故事来,它或许对我们起名字会有所启迪。

    话说某一年的春节,有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了门上。

    上联---福元双降,
    下联—祸不单行。

    这副充满贬斥和不吉利之意的对联,立刻招来了人们的嘲笑和非议。但写对联的主人毕竟技高一筹。他连夜在上、下联的末尾又各续了“半联”。

    第二天清晨,当嘲笑者怀着幸灾乐祸的心情拉着众人一道来看热闹时,却被那后续的“半联”六个字惊得目瞪口呆。

    各位看官,你道主人后续了哪六个字?这六个字是:“今日降,昨夜行”。其中头三个字加在上联末,后三个字加在下联尾,于是,成了一副新联:

    上联—福无双降今日降,
    下联—祸不单行昨夜行。

    与此楹联趣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著名词作家乔羽的一段趣闻。

    有一次,乔羽去一家酒厂参观。主人备酒把盏,款待“乔老爷”。酒过三巡,主人邀乔羽挥毫泼墨。但见乔羽提笔写下了“劝君莫到杏花村”七个大字。

    为酒厂题词,何出此语?主人百思不得其解。乔羽望着主人那疑惑的神态,又接着写了下去:“此处美洒能醉人。”主人见状,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脸上绽出了笑容。

    由此我们可以悟出:在贬意词上巧加新字词,是可以化“贬”为“褒”的啊!

    言归正传---将此法移植到起名字上来。

    我们不妨将所想到的贬意字词和相应的动词分别罗列出来,然后再将它们有机地两两组合到一起,最后从中选择出恰当的词作名字。
贬意词:

  敌、病、疾、灾、害、祸、难、忧、愚、笨、尘、癖、痴、寇、贼、魔、歪、邪、坏、愁、苦、懒、情......
    动词:
  荡、去、弃、涤、解、排、拂、非、退、胜、破、征、讨、伐、战、擒、、除、驱、缚、斗、弃、扫、捉、消、灭、降、伏、赢、无、勿、摒、废......

    组合。历史上大将霍去病、爱国词人辛弃疼等已为我们作出了这种组合的范例。让我们来效仿尝试一下:

    荡敌  退敌  征敌  讨敌  伐敌  擒敌  破敌  赢敌  胜敌......
    去病  免病  无病  除病  非病  弃病......
    除疾  去疾  无疾  非疾  涤疾  免疾  摒疾......
    消灾  除灾  去灾  弃灾  免灾  无灾  破灾  废灾......
    除害  无害  摒害  灭害  消害......
    去祸  除祸  弃祸  免祸  无祸  消祸......
    解难  排难  破难  除难  无难  摒难......
    排忱  解忧  去忧  荡忧  涤忧  无忧......
    若愚  无愚  非愚  去愚  免愚......
    若笨  非笨  弃笨  伐笨  破笨......
    荡尘  涤尘  拂尘  消尘  灭尘  无尘......
    书癖  无癖  除癖  琴癖  棋癖  画癖......
    书痴  除痴  若痴  非痴  艺痴......
    讨寇  伐寇  征寇  擒寇  退寇  灭寇......
    擒贼  讨贼  除贼  荡贼  退贼  灭贼......
    降魔  伏魔  驱魔  擒魔  胜魔  战魔......

    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貌贬神褒的名字是不容易为广大家长所喜爱的。

    然而,事出皆有因。在某些特定情形中,特定氛围里,却常常会迫使一些家长非给孩子起此类名字不可。

    一个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荣退军人,期盼自己的孩子将来能为世界和平、为人民康泰、为祖国安宁而奉献,故为孩子取名“征敌、讨寇、擒贼”等等。

    一个体弱多病、疾患缠绵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葆康健之体魄,故为孩子取名“摒疾、除病、伏魔”等等。

    一个饱经风霜、历尽磨难、遭遇坎坷的人,往往希望“第二代”能过上舒心日子,故为孩子取名“排优、涤尘、平坷、驱邪”等等。

    总之,貌贬神褒的取名方法是一种特殊的起名法。它在承继乡俗“取丑名”的基础上,演化出一种别具一格的方式,喜欢用之者称其妙,反感者道其糟。究竟如何,请君自决。